霉菌培養箱是適合培養霉菌等真核微生物的試驗設備,因為大部分霉菌適合在室溫(25攝氏度)下生長,且在固體基質上培養時需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所以一般的霉菌培養箱由制冷系統,制熱系統,空氣加濕器和培養室,控制電路和操作面板等 部分組成,并使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來維持培養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的穩定。有些特殊的霉菌培養箱還可以設定溫度濕度隨培養時間變化。
為了提高對實驗用菌種的使用、管理,通過對菌種的傳代、保存,從而確保其在實驗中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范圍:無菌檢驗、微生物限度檢查檢驗用菌株。
傳代前將購進菌種及滅菌后的營養瓊脂小斜面置于室溫放置30分鐘,待溫度平衡后再移入陽性操作室內。
換好衣服,做好防護。
二、三代工作菌種的制備:
從超低溫冰箱中取出所需的菌種冷凍管,置于35~40℃的水浴中進行解凍1分鐘。解凍后,放入生物安全柜內,用冷卻后的滅菌接種環從冷凍管中取一環菌液接種于10ml 滅菌營養肉湯培養基中,置于30~35℃的培養箱內18~24小時,進行增菌培養。(第二代)培養后,用冷卻的滅菌接種環從增菌液中沾取一環接種于相應的培養基斜面上貼上菌種標簽,置于30~35℃的 霉菌培養箱內18~24小時,進行培養。確認符合后置于5℃的冰箱內保存。使用時將培養出的斜面用、5ml的滅菌生理鹽水將斜面上的菌落洗下制成菌懸液使用。(第三代)在第三代菌種有效期內進行第四代的接種傳代。
第四、五代工作菌種的制備:
從5℃的冰箱內取出第三代工作菌種,用冷卻的滅菌接種環挑取1個菌落接種于相應的瓊脂斜面培養基中,置于30~35℃的 霉菌培養箱內培養18~24小時后,確認符合后置于5℃的冰箱內作為第四代工作菌種保存,備用。
接種操作規范
點燃酒精燈,左手握住菌種斜面,將管口靠近火焰旁,右手拿接種棒后端,將接種環燒紅30秒鐘,隨后將全部接種棒金屬部分在火焰上燒灼,往返通過3次。右手用無名指、小指及掌部夾住硅膠塞,左手將管口在火焰上旋轉燒灼,右手再輕輕撥開硅膠塞,將接種環伸入管內先在近壁的瓊脂斜面上靠一下,稍冷卻再移至菌苔上,刮取少量菌苔,隨即取出接種棒,并將菌種管口移至火焰旁。塞上硅膠塞,左手將菌種管放下,取營養瓊脂小斜面一支,右手用無名指、小指及掌部夾住硅膠塞,左手將管口在火焰上旋轉燒灼,右手再輕輕撥開硅膠塞,將接種環伸入管內至瓊脂斜面的底部,由低向上,將接種環輕貼斜面的表面曲折移動,使菌劃在斜面的表面上。
取出接種環,在火焰旁將培養基管硅膠塞堵上,然后將接種過菌的接種棒在火焰上燒灼滅菌。
將已接種好的細菌管置30℃一35℃細菌培養箱培養18-24小時,霉菌管置23℃ - 28℃ 霉菌培養箱培養5-7日。取出后放入冰箱保存并上鎖。
菌種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代,每一菌株每次傳代不超過15支; 1支作為下次傳代用,其余作為檢驗用,每月傳代一次。